找到相关内容151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守住当下一念清净的慈悲

    使物命安全,如或不然,物类仍于其后死亡,至少也死得其所,死于大自然,也千万倍胜于死于肚破肠流,千刀万剐,水沸火烤,任人宰杀烹煮而入人口腹之中。   我们放生,但发一念慈悲心,把握当下解除眼前与我们有缘相遇的物命的苦难最重要,如果还要考虑到以后众生的命运坎坷,前途迷茫,用种种的理由来阻止放生,那么就失去了起放生念头那一刻清清净净的慈悲心了。   之五 守住当下一念清净的慈悲   原本是一件很...

    圆因大师编著

    |放生问答戒杀放生功德素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1903075096.html
  • 菩提道上闻思修

    持续的时间亦较短──能说没有进步吗?  菩萨道毕竟是一条长远路,过去诸佛历经无数劫始成佛道;所谓“人身难得今已得,佛法难闻今已闻”,唯有发长远心、把握当下因缘精进用功!庆幸自己在年届半百能及时逢此善...

    陈尤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4547237.html
  • 法灯永续 薪传流芳

    ,更是古梵密法灯永续的重大史事。当送行至机场时,谈到前尘往事的因缘,智及大师不禁百感交集,目光含泪,难以道尽「相应者是」的会心之语。  珍惜法缘 把握当下  距1939、1940年间老禅师于泰北山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850169.html
  • 探赜思想发展历程 寻绎宗教未来走向

    儒佛道三教关系的重要参考资料。   第三,有助于认清当代中国宗教的发展走向。诚如作者在该书《自序》中所说:“了解历史,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、创造未来。同样,研究佛教,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当下、拥有更美好...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佛教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特点。洪修平教授的《中国佛教与儒道思想》(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,20N年版)就是一部从三教关系入手,全面深入解读中国佛教发展历程的一部力作。  该书从洪修平...

    刘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24660989.html
  • 中国的佛教如何面向世界

    这颗种子会发芽、开花、结果。  自佛陀创立佛教以来,法灯代代相传,法门龙象层出不穷,而今,这盏遍照无碍的法灯已传承到我们手中,我们只有把握当下,精进不辍,广学专修,才能早日圆证佛果,笑对佛陀,泽被未来...

    史育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0465259.html
  • 佛教文化与企业管理——访常州市企业家——吴林雄

    共同演出的缘分。  把握当下——责任意识——认清目前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角色,并尽全力把它做好。时间意识——员工的时间认知,会与企业团队产生差距,要有共同的时间观。问题意识——累积、延迟问题,将使企业...

    张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2273674.html
  • 月夜听佛音

    多做内心的反省,功名利禄皆随檀香袅袅化为过眼烟云,烦恼、怨恨、痛苦、想念,绝望、梦幻也随那虔诚的吟颂的佛音抛到九霄云外。这时,我就是觉悟了的人。让我们把握当下,让快乐充溢身心。 夜越来越寂静,月越来越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2675895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出家面面观

    要“不执著”,不执著不是不要,而是善于把握当下的因缘,做有意义的事。该去的不要紧抓不放,才能自在。知道空,才有真正正确积极的人生观!   出家是违背伦常吗?   出家只是另一种生活方式,绝未否定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376899.html
  • 圆之譬喻与体现—福慧圆满之慈济世界

    道生,理想放远把握当下   2、起点------把握台湾之当下时空道场   3、目标------三千世界立体琉璃同心圆   ﹙二﹚慈济宗法源根据1、法华精神为旨要,无量义经为精髓------真空妙...的立场应该是──把握佛陀本怀,以清净、宁静之心,闻思上人之言教、法教与身教,探究上人之思想体系,显明其独到创见之处,建构“慈济宗”之自家宗风。代代弟子经年累月如此往这些方面用心,则所谓“上人思想”或...

    德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3085477.html
  • 佛教与农业

    不是我”,凡事不假手他人;“现在不做,要待何时”的把握当下,正是禅者对自己生命一刻千金的珍惜。  布袋和尚的以退为进  唐朝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,他时常背着袋子在社会上行慈化世,也常荷锄戴笠的下田...不仅是“要怎么收获,先要那么栽”的耕作原理及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的因果定律而已,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如何把握当下,善耕自己的心田,开发自己的心田,让心田不但不长无明草,还要常开智慧花。  今日时代已进步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5744514.html